6月27日,由重慶市渝北區科學技術協會主辦、重慶本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學技術協會承辦、重慶市渝北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重慶文理學院鄉村振興校友會、重慶市青年創新創業促進會八分會(渝北分會)協辦的“2025年渝北區科技沙龍”在本樂科技產品展覽廳成功舉行。本次沙龍聚焦“智慧植保,綠色未來: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技術賦能農林有害生物防控創新”主題,匯聚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及基層一線代表,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守護綠水青山之道。
多方聯動,共建綠色防控創新平臺
渝北區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主席常濤出席活動并致開幕辭。他指出,當前全球創新加速變革,渝北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著力建平臺、育主體、優生態,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圍繞"2335"先進制造業集群布局資源,構建多層次創新平臺,全力助推"416"科技創新戰略和"1458"工作體系,推動"四鏈"深度融合。本次沙龍搭建產學研用對接平臺,本樂科技"智慧植保"主題沙龍更為區域創新注入新活力。
借此強調三點期望:
一、勇攀科技高峰
聚焦行業前沿,聚力攻克企業技術堵點,推動創新成果扎根渝北。
二、深化開放合作
以沙龍為紐帶,加速實驗室"盆景"變產業"風景",實現成果高效轉化。
三、堅定創新信心
企業須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區科協將持續強化政策、平臺、人才、資源四大支撐,賦能創新主體發展。
前沿洞察:AIoT驅動植保革新
重慶市特色水果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重慶市產業技術帶頭人、重慶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孔文斌不僅給大家講解了重慶特色水果產業在全國的布局,更是深入剖析了當前我市水果產業發展重點和有害生物防控的挑戰與機遇,系統闡釋了產業科技攻關需求。
好的水果,必須要有好的品質,好的品質來源于好的管理。“‘天地空’一體化監測預警網絡與智能化決策是未來果園管理的核心”,孔文斌指出,“通過智能傳感設備實時采集田間數據,依托AI算法精準識別病蟲害并預測其發展趨勢,最終借助物聯網指揮智能防治設備精準作業,實現‘早發現、準預警、精防控、減藥量’的目標。”他以果園病蟲害監測等案例,描繪了“未來果園”、“機器代人”的發展圖景。
智慧碰撞:產學研用共繪實踐藍圖
交流發言環節,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分享了寶貴見解與實踐經驗:
重慶文理學院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校地合作促進中心主任杜孝田從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角度,介紹了重慶文理學院鄉村全科人才培養探索及智能識別算法、新型傳感器研發進展,呼吁加強產學研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轉化與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協同推進。
重慶市渝北區經濟作物技術推廣站站長劉婷結合區域農業發展實際,探討了物聯網賦能在特色經濟作物上的應用需求與推廣路徑,強調技術落地需兼顧實用性與成本效益。
渝北區農技協代表、統景鎮榮光村黨支部書記黃偉與古路鎮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江文芳則從基層視角發聲。他們分享了推廣新型植保技術遇到的現實挑戰,如農戶接受度、設備維護、技術適應性等,并呼吁提供更簡便、經濟、接地氣的智慧植保解決方案,讓高科技真正惠農。
匯聚合力,點亮綠色農業新未來
本次科技沙龍不僅是對智慧植保前沿技術的深度研討,更是“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彰顯了渝北區以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決心。正如常濤主席所展望,在各方合力澆灌下,實驗室的智慧“盆景”終將蔓延成渝北乃至更廣闊田野中生機盎然的產業“風景”,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堅實的科技力量。渝北科技創新的步伐,正堅定邁向充滿希望的綠色未來。